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科技處公使銜參贊韓軍。記者 李釗攝 中法之間的科技合作與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5世紀,法國傳教士就開始把西歐的科學思想和先進技術傳到中國;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中國科技界的一批有識之士開始赴法留學,鉆研西方的科學知識,我國著名的寄生蟲專家毛守白、聲學專家汪德昭、核物理專家錢三強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964年中法建交以后,雙方科技交流更加密切頻繁,中國現任衛生部長陳竺就是1984年的留法學者。中法科技交流合作為何能夠如此持續綿延、經久不衰,并給雙方均帶來顯著效益,帶著對該問題的濃厚興趣,科技日報記者拜訪了中國駐法使館科技處公使銜參贊韓軍。 科技合作聯委會碩果累累 1978年,中法兩國在北京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成立了科技合作聯委會,從而使中法科技合作走上了友好、互利、平等的發展軌道。在雙方政府的有力支持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法科技合作已從最初的科技人員交往與互訪發展到今天的合作研究、共同開發、技術引進和人員培訓等多層次合作的新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先后共舉行了十三屆科技合作聯委會,累計執行項目千余個。中方赴法執行項目和進行交流的科技人員總數逾萬人次,法方來華科技人員總數約6000人次。中法科技合作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農業、海洋、地質、能源、天文、交通、建筑、健康、核能、生物技術、環境、信息通訊、材料、航空、空間、林業、計量、氣象等眾多領域。 上世紀90年代,每屆中法科技聯委會總要確定七八十個合作項目,中國科技工作者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積極性很高,形成了中法科技合作的第一個小高潮。為進一步增進中法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時任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和法國科技部長居里安確定兩國間在高技術領域開展積極的科技合作,雙方于1991年在北京簽訂了“中法先進研究計劃(PRA)”合作協議,并隨即成立了專家指導委員會。“中法先進研究計劃”的重點是加強雙方在生物醫學、生物農業、環境、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和地學等六個領域的研發合作。“中法先進研究計劃”的實施極大提高了雙方科技合作與交流的質量和水平,也開創了中法科技合作的新模式,采用共同確定研發主題、分攤合作經費、共享研究成果的合作模式,充分體現了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則。 目前,除了簽訂中法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外,中國科學院、農業科學院、鐵道部、交通運輸部、地質礦產部、建設部、衛生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地震局、國家技術監督局、核工業總公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部門與法國對口單位共簽訂了70多個科技合作協議。根據這些協議,雙方各對口部門皆在中法兩國政府間科技合作總協定框架下安排各項活動,這是中法科技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雙方30多載春秋的共同努力,中法科技合作已經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多元化的合作局面,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法科技合作的特色模式 30多年來,中法兩國政府和科研人員摸索出一套具有特色的合作模式,即中法聯合實驗室。中法雙方于1997年正式決定成立“中法信息自動化與應用數學聯合實驗室(LIAMA)”。這是中法兩國成立的第一個聯合實驗室,開創了中法科技合作搭建長期共同研究平臺的先河,成為中法乃至中歐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典范。聯合實驗室的合作形式極大地提高了中法兩國科技合作的檔次,目前中法之間各種形式的聯合研究機構已增加到32家,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刷新。 除了開展聯合實驗室合作,中法科技合作還向創新集群與“產學研”結合的方向深度發展。2007年11月,在中法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科技部部長萬鋼與法國經財和就業國務秘書埃爾維·諾維利簽署了《關于中國高新區與法國競爭力集群的合作協議》,鼓勵雙方在“產學研”領域的創新合作。在此合作協議框架下,中法兩國于2008年、2009年和2010年連續舉行“中法創新合作論壇”“中法創新集群論壇”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效促進了中法兩國政府和相關機構加強交流,推動企業和研究院所建立合作關系。中國的15家高新區和法國的10家競爭力集群建立了合作,企業間進行了40多場科技對接洽談。第二屆“中法創新合作論壇”將于今年9月在法國南部城市蒙彼利埃舉行。 核能是中法科技合作的傳統領域之一,雙方在這個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繼日本核危機之后,很多國家對核安全問題提出質疑。中法兩國都決心要繼續發展核電,核安全就顯得至關重要,核安全的公信度將決定核能發展的命運。法國在這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雙方在核安全和核廢料處理方面將有廣闊的合作空間。關于核廢料處理,目前核燃料的使用率僅在4%左右,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目前所謂的“核廢料”也將被點石成金,重新成為可以回爐利用的燃料。當然,這還需要一定時間和大量資金的投入和研究,這也正是中法之間合作的契機所在。在全球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作為清潔能源的核能不可缺位,而如何生產更加安全高效的核能,則是中法兩國乃至整個世界探尋的目標。 中法科技合作的巨大經濟效益 中法第十三屆聯委會于今年5月在巴黎召開,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和法國高教與科研部長佩克萊斯對中法科技合作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確定今后幾年科技合作的重點領域為: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和水資源管理;綠色化學和技術;能源;生命科學(包括新發病和傳染病);信息科學與技術、智慧城市;先進材料等六個方面,并將就上述六個議題召開主題研討會,確定合作機制和商定雙方在2011年到2014年間的具體合作計劃。 韓公參最后說,中法科技合作碩果累累,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我國的核電技術、高鐵技術乃至航空航天技術都與法國有著密切合作。中法之間之所以能夠長期合作,并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還有如下幾個積極因素:一是中法科技有很好的互補性,在科技合作中能夠取得共贏;二是中國人和法國人思維方式很接近,在合作中很容易想到一起去;三是中法人民非常友好,在多年的交往中,中法科技界熟人多、朋友多,雙方合作愿望強烈,迫切要求政府起到搭建平臺推動作用。有了這三點支撐,中法科技合作才能不斷創新,合作面不斷擴展、合作不斷加深,雙方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韓公參認為,中法科技合作正處于轉型期,今后開展的科技合作應該是雙方共同選擇優先領域,共同確定合作主題,共同出資,聯合研發,成果共享。此外,法國大型跨國企業也開始重視與中國的科技研發合作,紛紛在中國獨資或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和研發基地。中法科技合作由科研院所進入到工業集團,形成全面合作的良好局面。 中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取得了令世人贊嘆的進步,在全球化時代的大背景下,開展富有成效的科技合作至關重要。可以預見,在中法雙方領導的高度重視下,中法科技合作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中法科技合作成果卓著 核電高鐵皆受益
發布時間:2011-09-08
來源:科技日報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