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后,中國核電的發展驟然放緩。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高層發展核電的態度以及社會公眾對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信心因此受到了很大影響。 根據福島核事故之后國務院出臺的“國四條”規定:在核電安全規劃出臺之前暫停審批新項目。目前的確是原地踏步,今年沒有批準新的核電站,已經批準而尚未開工的4個機組也處于停頓狀態,這些電站有的已經投入數十億元前期費用,一些核電裝備制造廠后續訂貨中斷。 而就在整個核電產業發展陷入低迷的時候,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公開表示,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問題十分突出的大國,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從化石能源逐步枯竭和昂貴趨勢,以及從氣候與環境的承載力看,中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時,發展核電是不可替代的選擇,否則2020年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難以達到承諾的15%。 張國寶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他從未隱瞞過這樣的看法。 他呼吁,國家在未來的核政策上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果模糊不清晰,沒有一個明確的發展目標不僅會影響能源政策,也會動搖我們的核大國地位。 事實上,在過去的那些年,我國核電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甚至充滿了曲折和坎坷。從最早的要不要發展核電,在哪里發展核電,一直都爭議不斷,搖擺不定;到后來,對核電發展的管理主導權、技術路線、發展速度等也幾經反復。 這也最終導致了“起步早、進步慢、差距大”的被動局面。 今年3月,張國寶已經從國家能源局局長任上退下,但依然為其未竟的能源改革鼓與呼。 核安全規劃、核電安全規劃正在做 《中國經濟周刊》:在福島核事故之前,內陸的很多省份都對發展核電抱有極大的熱情,事故發生之后,審批基本停滯,一些省份也產生了恐懼心理。您怎么看未來內陸地區的核電發展? 張國寶:關鍵在于認識問題,因為內陸地區人口稠密,如果一旦發生核事故可能問題比較嚴重,所以開始都建在沿海(其實,法國、美國的核電站很多都建在內陸)。 但內陸地區的湖南、湖北、江西,恰恰是一次能源匱乏的地區,每年在用電高峰的時候,缺電反應都最為嚴重。其次,還有華中地區。華中地區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水(電)火(電)不平衡。夏天豐水期,本地的水電可能消納不完,而冬天枯水期,又需要從別的省調電。如果建大量的火電廠,水電多的時候火電要讓路,這樣效益不會很好。 這些省份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次能源匱乏,不像內蒙古、山西,本身煤炭產量很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之前,這些省對搞核電熱情很高,要求很強烈。因此,我們也適度地布置了幾個內陸的核電站,例如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和江西彭澤,都報了上去,但還沒來得及批,福島核事故就出來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核電廠址不是能源局定的,而是早在電力部時期就確定了廠址,已等待了很多年。雖然沒有批,但國家能源局給它們都發了“路條”,允許開展前期工作。現在都在等核安全規劃出來。 《中國經濟周刊》:核安全規劃什么時候能出來? 張國寶:目前,時間還不確定。在福島核事故發生5天后,國務院就出臺了“國四條”。根據“國四條”規定,由核安全局來牽頭做核安全規劃。我在卸任之前,曾專門去找李克強副總理匯報過一次,匯報紀要里明確,由國家能源局制定核電安全規劃。 于是,核安全局做核安全規劃,能源局做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規劃涵蓋核電安全規劃,兩個規劃本身存在交叉,出來之前必須要匯集,而國外目前也還沒有核安全方面的規劃可借鑒,到底應該做成什么樣子,現在還在摸索。 此外,福島核事故后,從中央到地方難免會產生一些恐懼心理,擔心核安全事故,甚至有省份說不要搞了,還有人說不要搞那么大那么快,也有人認為我們現在并不算快,各方面的意見都有。 “我不同意AP1700的研發”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我們核電業裝備國產化的推進情況如何? 張國寶:國產化推進得非常好,我這么多年為推進這個事情花了不少心血。很多人認為中國還不行,但實際上我們已經很有條件了。在較短時間內大幅提升了自主制造水平,實現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控制系統、主泵等一批關鍵設備的自主化制造。我們在核電站鍛件方面有很多創新,現在就是主泵我們跟國外比還有差距。未來的前景太吸引人了,我充滿了信心,而且為此感到驕傲。 《中國經濟周刊》:中國核電的技術路線之爭這些年一直沒停止過。當初是如何決定引進美國三代技術AP1000的?整個決策過程是如何完成的? 張國寶:技術路線都是經過充分討論比選決定的。這是一個集體的決策。曾培炎同志在任的時候,技術路線講得很清楚:二代加(即改進型第二代核電技術)是一種過渡,將來要往三代核電去走,這也是我們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初衷。在這個基礎上,再消化吸收,研發出我們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當初,因為每個人的背景不一樣,主張也不一樣。有人主張引進美國的AP1000,有人主張引進法國的。但大家有一個共識:中國是“萬國牌”,引進了幾個國家的堆型,每個電站都不一樣,這樣發展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統一技術。但統一到哪一邊去,存在分歧。最終要有自己的核電技術認識也是一致的。 因為有不同認識,我們把核電領域的60多個專家集中到北京郊區,關起門來,不許回家、不許打電話,在那里大概討論了有一個禮拜。最后大家記名投票,贊成或反對的意見要寫出來。結果,90%以上的人都主張引進AP1000,而且都留下了書面記錄。專家意見統一后,上報國務院,然后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討論。當時外交部也參加了,外交部方面的意見也分為駐美和駐法的兩派。最后,綜合考慮整個評審的過程以及各方面的意見,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同意引進AP1000。 《中國經濟周刊》:當時,很多人覺得引進AP1000之后可能就能統一技術路線了,但現在看來,中國核電技術路線還是沒能如當初希望的走向統一? 張國寶:現在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還是各自為政,尚未理順。未來能不能走向統一就要看領導人是不是強勢了,如果領導人不夠強勢,那根本統一不起來。 《中國經濟周刊》:在決定引進AP1000之后,國務院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專門引進、消化、吸收AP1000,并承擔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的任務。目前的自主化研發如何? 張國寶:當年和美國西屋的談判我也參加了,美國向我們轉讓AP1000的時候約定,如果我們自己能研制出AP1400以上的技術,知識產權就是我們自己的,不受出口限制。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正在進行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的研發,甚至還在做CAP1700的研發。但我并不同意CAP1700的研發,而且在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里沒有CAP1700。這個東西并不是越大越好,如果要出口的話,能夠裝1700的必須是大電網,像這么大的電網,只有美國、俄羅斯、印度少數幾個國家有這種可能,連英國都沒這種可能,英國的電網很小,更何況這幾個國家怎么會進口中國的?一些小國家沒那么大的電網,要1700干什么?應該先集中精力把1400研發出來。 核電領域不存在壟斷 《中國經濟周刊》:像其他的能源領域一樣,許多人也質疑核電存在壟斷現象,對此,您怎么看呢? 張國寶:我認為不存在壟斷,包括電力體制改革。法國不也是只有一個法國電力公司嗎?比我們還要集中。我們好賴還分一個南網、北網,還來個廠網分開(即將發電和電網兩類業務分開)。日本則分九大供電區,每個互相獨立,互不相干。世界上沒有統一的電力模式,電力體制改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 在核電領域,確實有人說,我們在搞壟斷。根本就不存在壟斷問題,你要投,理論上都可以投,外資都可以投,中華電力(港資)不就投了大亞灣嗎?大唐在寧德電站不都參股了嗎?參股可以,但問題在于都想當老大主導,不想當老二,那怎么能行?現在中核總、中廣核、中電投不都在搞核能嗎?國核技也是核電公司,怎么能說壟斷?難道要誰想搞核電都讓搞才叫不壟斷嗎?那樣非出亂子不可。 中國的核電公司已經有那么多家了,已經很亂了,核電人才本來就不多,再摻和進來,勢必要挖別人的人才,人才力量那么分散,安全意識也會削弱。 《中國經濟周刊》:目前核電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未來核電的定價機制應該怎么改革? 張國寶:核電的定價目前還是到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去批。我認為也需要改革,但短期內很難改,它比火電還難改,因為核電站投入很高,你不能讓它虧本。但現在大亞灣已經降低了,從0.43元/KWh到0.4元/KWh也有利潤,隨著煤價上漲,降到四毛錢,實際上在廣東,核電已經比火電便宜了,因為火電的價格上來了,成本已經超過四毛錢,但核電只有四毛錢。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張國寶:中國不可能放棄核電
發布時間:2011-10-11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