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認為應盡快重啟新項目審批,形成良好的市場預期,明確核電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 編者按 福島事故發生至今已有200多天,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因這次事故重新審視核安全問題。同時,在總結事故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就是否繼續和平利用核能、發展核電,各國基于不同國情做出了不同的決策。那么中國核電界是否對中國核電發展的下一步抱有信心?該如何看待“國四條”后中國核電的方向和定位?就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數位業內專家,以求為中國核電的未來把脈。 福島核事故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的 “國四條”決定從宣布到執行已過去7個多月,其中在運在建核電站的安全大檢查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報告的制定。此外,核安全規劃的編制、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的調整完善均沒有完成,新項目審批也無確定時間。 “現在行業最關心的就是在應對福島核事故的國務院‘國四條’之后,中國核電的下一步怎么辦?特別是何時重啟新項目的審批工作。”一位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指出了中國核電行業最想知道答案的懸念。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眼下要基于中國的現實,明確核電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實現核電在中國的理性回歸。 產業發展或會付代價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獲悉,“3·11”福島核事故前,我國原計劃今年要審批9個項目,其中到3月1日已經有5個項目拿到小路條,其余4個項目原本準備下半年審批。 “這9個項目幾乎都是提前三年就開始了先期費用的投入,此外三個內陸項目(彭澤、咸寧及桃花江項目)也有大量的投入。這些項目的前期投入加起來可能約有170億-180億左右。”上述業內專家告訴記者, “要是就此停的時間過長或者停下來,這些前期投資的損失就太大了。” 該專家還從發電效益的角度分析說,按照2010年年底我國大陸近1000萬千瓦裝機的發電量(約700億度)及上網電價(平均0.4元)計算,核電的發電銷售收入為280億元。今年本來要審批的9個項目如果拖到明年或者后年,將近1000萬的裝機就會晚發電一年,會帶來直接的經濟損失。 此外,由于核電項目放緩節奏,整個核電產業鏈也受到了影響,特別是目前處于供應鏈上的企業。 “企業既投了資又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還要給銀行還貸,但項目的停止導致資金鏈的緊張甚至斷裂。”上述專家表示。 據了解,中國核能行業今年9月在浙江嘉興召開了核能行業中小企業座談會,大量的中小企業一致反饋上述專家指出的問題是“3·11”福島核事故后企業經營遇到的主要困難,他們希望國家政策能早日明朗。 “政策的不明朗還對整個核電行業的產業預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擊。”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向記者透露,同時他指出,核電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是一個百年工程,是一個長期預期的不容許有大起伏的產業。核電的供應鏈、技術能力的養成、專有設備、重要裝備、固定資產的形成都需要長期投資的過程。“因為目前的預期有所波動,使得有些項目的貸款隨之出現問題。” “目前整個核電行業都期望,在經歷了福島“3·11”事故的強烈沖擊后,中國核電近期能否盡快以高溫氣冷堆為突破口,有一個理性的回歸。”上述專家指出。 經驗反饋應走上理性軌道 福島事故發生后,很多人疑問中國的核電站會不會遇到這樣的地震和海嘯?能不能抵御自然災害的破壞?會不會不會發生類似福島的事故?而這也正是提給中國核電是否繼續發展最直接的問題。 據了解,福島事故的經驗反饋已持續了一段時間,目前世界核能界的各個權威論壇的意見和建議顯示,該事故本身是自然災害疊加所直接引起的,超出了人類的認知能力。而事故發生后,日本政府和電力企業的決策管理不到位、不及時以及暴露出來的監管問題,也是導致事故發生和不可控的因素。 “但是不能將福島事故做簡單的平移,來考察中國核電廠址潛在外部事件的風險及安全性問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馮毅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從中國的地貌環境來看,海嘯的風險公認是偏低的。雖然有人提出菲律賓的馬尼拉海溝可能是潛在的活動斷層,但是海嘯專家測算,這個區域因地震引起的海嘯不會超過5米,按照現在大亞灣核電站區位的設防標準看,完全可以設防。” “要抓住造成福島核事故的最直接的外部事件因素,看中國是否具備同樣的條件因素。而根據相關的測量,能產生十幾米浪的海嘯,海的深度一般在300米-500米之間,而我國大部分海的近海大陸架平均深度在50米-60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在30米-40米,相當遠的地方也不會達到300多米深。”馮毅介紹,“總之,這些因素包括監管、管理方面的因素都理清了,福島事故的經驗反饋也就納入了一個正確的軌道。” 其他的業內人士也表示,現在借鑒和吸取福島經驗教訓,必須從更加理性的角度去思考,要抓住關鍵點,不能斷然否定中國核電多年來安全發展的事實和付出的努力。“暫緩節奏有利于發現和解決問題,但中國核電需要理性地回歸到正常的發展狀態中。” 企業應為安全保障主體 據了解,目前中國工程院正組織院士、專家在2011年所做的發展戰略研究基礎上,對福島事故和“國四條”后我國核電發展規劃進行再研究,以求從戰略角度建言獻策。 此外,業內也呼吁短期內能重啟新項目審批、出臺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以盡快形成良好的市場預期。 另一位業內專家向記者透露,《核安全規劃》和《核電安全規劃》兩個規劃的盡早出臺,對中國核電發展至關重要。“但兩個安全規劃都是第一次做,不能搞成花錢鋪攤子的過程。這兩個規劃中均涉及對核安全方面的大量資金投入,一方面政府財政也投了很多錢,另一方面企業也承擔很大負擔。” 該專家表示,還是要依靠市場機制,通過政府的科研補貼等激勵的方式以企業為責任主體來引導企業夯實技術基礎和管理基礎,才能實現投資的回報價值。 “要發揮市場培植資源的基礎作用,在此基礎上和適當的環節中,政府做一些規劃預期、政策引導、資金激勵補償。或者可以利用現有的財稅政策讓資金流向到企業,作為企業安全改造的補償,以提高本質安全、管理安全及保障安全的積極性。”馮毅也表示。?記者 朱學蕊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核電發展期待理性回歸 企業應為安全保障主體
發布時間:2011-10-26
來源:中國能源報
大中小
相關鏈接
- 全球核電運營組織承諾加強透明度提高服務和質量( 2011-10-26)
- 到2010年底我國大陸投入運行核電機組13臺 總體運行安全( 2011-10-26)
- 世界最先進第三代核電關鍵部件實現“中國造”( 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