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哀鴻遍野”來形容如今的光伏業。與之相關的數據是,今年以來,光伏企業毛利率急劇下降,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價格降幅均已超過40%,大量中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丁文武如此解釋這場寒流:“產能過剩,供過于求,導致部分光伏企業打起價格戰,引發的效應從光伏產業鏈下游一直傳遞到上游。” 的確,光伏業的產能和需求正狂奔在截然相反的兩條道上。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預計為22吉瓦,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則令國外市場需求急速下滑,而今年全球光伏產量已經超過30吉瓦,其中中國光伏組件的產量占全球的60%~70%。 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感到“日子很不好過”的不僅是中小企業。國內排名第二的光伏組件廠商江西賽維LDK、全球最大的光伏組件廠商無錫尚德電力近來先后傳出“將會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盡管雙方都予以否認,但也足以讓同業者感受到徹骨的嚴寒。 雪上加霜的是,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國首次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的“雙反”調查。眼看占中國光伏出口70%左右的歐洲市場短期很難有好的表現,一旦美國這個全球第四大光伏市場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后果更為堪憂。 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大部分由歐美進口,生產的光伏產品則90%以上出口國外。對外依存度過高,導致國外一有風吹草動,國內市場就風雨飄搖。 不過,多年來光伏業的無序競爭、產能躍進其實早就為這個行業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據稱光伏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一度超過30%,有的達到50%以上。制造富豪的神話、地方政府的熱情,助長了很多非理性的投資行為。統計顯示,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均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的新興產業。更有來自房地產、紡織等產業外的資本大舉殺入光伏業,前段時間“跑路”的溫州老板中,不少即涉足光伏業。“哀鴻遍野的光伏制造業是浮躁的中國產業發展的又一明證。”道杰資本總裁俞鐵成一語中的。 在浮躁的氛圍中,大家都忙于搶占市場,技術研發不受重視,沒有核心技術也就成為中國光伏業的通病。一位分析人士稱,多數中國光伏企業“原材料、技術、市場三頭在外”,不過是寄生在歐美市場之上的中國車間,熱衷于賺取快錢。 令投資者趨之若鶩的領域,往往距危機也就半步之遙。 不過,對于光伏業的前景,也有人依然看好。有分析稱,目前火電的繼續發展面臨著資源、運輸方面的問題,同時面臨著全球環境保護的制約。而原計劃大力發展的核電項目,也可能因為日本核事故而出現一定的阻礙,因此風電和太陽能仍是更具開發潛力的新能源。 事實上,為了減少海外市場的牽制,中國已經開始加速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發改委在今年8月出臺了光伏發電標桿電價。隨著中國等新興光伏市場份額逐漸提高,光伏裝機容量受單一地區政策影響的時代將會過去。 此外,即將出臺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有望將“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上調至15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目標為1400萬千瓦。這也被視為政府對光伏產業的大力支持。 今年,工信部牽頭制定并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通過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引導和規范國內多晶硅產業健康發展,現已進入實施階段。設立門檻和行業整合必將帶來優勝劣汰的推進。 “長期看好,短期看空,中期擇機進入。”這是一位投行人士對光伏業發展的判斷。而對眼下正處于風雨飄搖中的光伏企業而言,在好好咂摸苦澀滋味之后,潛心研發技術,合理擴張產能,才能迎來下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是,提煉硅是一項高耗能高污染的工序,在環境保護標準日趨嚴格的未來,這也將成為需要加倍重視的問題。否則,它可能會是下一次危機的種子。記者 蔣菡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光伏業:解決危機才能迎來燦爛
發布時間:2011-11-21
來源:工人日報
大中小
相關鏈接
- 走出發展寒冬 光伏市場寄望屋頂發電( 2011-11-18)
- “冬天”里的中國光伏企業:春天是否還遠?( 2011-11-15)
- 光伏產業面臨新一輪洗牌 企業應對各不相同( 20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