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产品一区二区三区,国偷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久,日韩欧美成人免费中文字幕,国产 视频一区二区青青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新能源汽車:一萬輛太少,誰添動力?
發布時間:2012-02-02 來源:經濟日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份發布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汽車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8368輛和8159輛。此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數據稱,2011年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的車型共生產12784輛,同比增長74.3%。

業內人士分析,兩組數據略有不同或源于統計口徑,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真實銷量應在1萬輛左右。

距離門檻有些遠

就新能源汽車來說,年產銷10萬輛是最起碼的“門檻”

一年銷售萬輛新能源汽車,到底是多還是少?

全國清潔汽車行動專家組組長王秉剛認為,“如果和國家‘十城千輛’工程目標比,2011年應該說基本達到要求。”

“十城千輛”工程于2009年1月啟動,計劃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每年上路的新能源汽車大概在1萬輛左右。王秉剛同時表示,“如果和25個示范運行城市2011年總量約5萬輛的規劃目標相比,就還有很大差距。”

搜索各示范運營城市2011年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情況,可以發現新能源汽車主要集中在公交、郵政、電力、出租、公務車等公用領域。即使是宣稱全部銷往私人市場的江淮汽車,購車人也主要是江淮內部員工和供電局部分員工。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還具有強烈的示范運行特征。

“我國新能源汽車仍然處在導入期,產品數量規模還是小。”王秉剛說,創新型工業產品的發展都會經歷從醞釀期、導入期、快速增長期到成熟期的過程,當產品達到一定規模、市場可以接受的時候,才是導入期結束的標志。就新能源汽車來說,年產銷10萬輛是最起碼的“門檻”。2011年的近萬輛,說明我國新能源汽車還處于導入期的初期。但各個產品狀態又不盡相同,如混合動力公交車接近導入期結束點,而純電動車更靠近導入期初期。

長安新能源汽車公司副總工程師周安健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還是少,對長安新能源汽車來說,至少實現一年銷售一萬輛,才能基本達到盈虧平衡點。

誰絆住了增長的腳步

技術上不成熟、配套設施點散量少等,都是市場打不開的重要原因

家住北京市門頭溝區的劉先生去年想買輛車,最近聽說北京要出臺鼓勵私人購買純電動車的政策,不用搖號,直接上牌,這個消息讓他很心動。可是跑了多個汽車銷售市場和不同品牌的4S店,發現幾乎看不到純電動車的影子。

一車難求固然尷尬,但是經銷商也有他們的擔憂。不少經銷商反映,私人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的很少,甚至連咨詢都不多,價格高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時,使用安不安全、去哪里充電、充一次電能開多遠等都是現實問題。

王秉剛認為,在私人市場難以啟動的背后,反映出汽車企業還拿不出更多好產品、電動車基礎配套設施點散量少、充換電等商業模式運營不成熟等一系列問題。

即便是在示范運行市場,新能源車也不是“有求必應”。不少用車單位都曾在招標時遇到“買不到車”的情況。

“純電動車確實與用戶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周安健說,目前純電動車技術上還不夠成熟,電池和安全性是全球電動汽車業面臨的共同課題,國外企業的確“跑在前面”,但是我們被“甩得不遠”,千輛以下的純電動車企業還可以供應,但這和很多城市上萬輛的需求的確距離有些遠。

混合動力車則是另外的問題,周安健說,由于新能源車目前采取的是按訂單定生產,從接單到采購到生產的全過程要花費將近3個月,這就需要用戶提前下訂單,偏長的周期有時難以滿足較急的供貨需求。

全產業鏈要動起來

推動汽車技術進步靠兩個輪子,一是市場需求,二是法規標準

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新年伊始可謂利好消息不斷。1月11日,長安汽車宣布旗下純電動車E30,完成了我國電動汽車行業首次星級碰撞試驗;北汽剛剛下線的純電動轎車Q60FB,小批量交付示范運行;廣汽本田則透露,有望在合資車企中率先啟動純電動車本地化生產,預計在年底小批量生產電動車。

王秉剛說,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最終還是需要企業的投入,需要新能源汽車整條產業鏈都動起來。

周安健說,長安新能源車今年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培育零部件供應商。由于新能源車很多部件供應商是非汽車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產業化是他們的弱點,長安希望盡快打牢未來新能源車產業化的基礎。

傳統汽車領域內有種說法:推動汽車技術進步靠兩個輪子,一是市場需求,二是法規標準。新能源汽車領域也是如此。

在政策方面,年初實施的首次為新能源車“減負”的新車船稅、以及即將實施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四項國家標準,率先吹響了號角。在降低購車成本方面,北京、深圳等都將在2012年推出更大力度的補貼政策,新能源整車租賃等創新思路也浮出水面。在配套設施上,配備全自動換電系統的電動汽車體驗中心去年底在廣州亮相,南方電網五省區換電網絡建設邁開步伐,各種模式的創新也見諸各地。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周安健說,“當我們自己的準備工作就緒時,市場銷量的增長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記者 王薇薇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