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促進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辯證看待我國存在的產能過剩現象,并以正確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對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勞動力成本及其他要素成本逐漸提高,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逐漸減弱,產能過剩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制約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從供給側發力,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已成為當前一項必要且緊迫的任務。不過,去產能不意味著對過剩產能“一去了之”,更不能認為是與傳統產業“一刀兩斷”。對待產能過剩問題,必須結合國情,歷史地、辯證地看。 ????我國是工業化的后來者,用60多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200多年的工業化道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然而,我國實現現代化的任務還未完成,工業化進程遠未結束,必須從我國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這個基本實際出發,高度重視和保持制造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將經濟從“滯脹”泥沼中拉出來,西方國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使得大量傳統產業被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導致“去工業化”和產業空心化,傳統制造業迅速衰落。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夕,西方多數工業化國家制造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降到10%左右,而以金融、保險、旅游、咨詢、餐飲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則占到75%以上。西方國家“去工業化”的后果是嚴重的。危機爆發后,這些國家經濟增速迅速下滑且復蘇乏力,收入增長停滯甚至下降,投資嚴重不足,商品出口萎縮,經濟停滯趨于常態化。我們必須深刻吸取西方國家“去工業化”的教訓,對待過剩產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簡單“一去了之”。中央的去產能部署是關停那些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技術落后、不具備改造升級條件的企業,尤其是“僵尸企業”,而不是所有供過于求的企業。對于產能過剩行業而言,重要的是在削減過剩產能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改造傳統產能,培育新的動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化解過剩產能作出了明確部署。我們要扎實推進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的基礎上,著力重塑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助推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一是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要牢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綜合施策,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要推動企業兼并重組,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力度,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節能環保等水平,實現重點領域向中高端的群體性突破。要推動傳統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型,打造新型比較優勢,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二是實施適度的總需求管理。去產能必須考慮經濟社會的可承受能力。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不確定性增強,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必須實施適度的逆周期調節,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增長,為化解過剩產能營造良好的宏觀環境。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通過減稅和降低融資成本等手段,適度刺激投資和居民消費,緩解經濟下行壓力。要深挖國內需求潛力,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積極消化部分過剩產能,為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贏得時間和空間。 ????三是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自主創新能力。造成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傳統產業多處在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低端,創新能力不強,產品質量不高。在化解過剩產能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要積極組織實施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以食品、藥品為重點,加快國內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并軌。要對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產工藝的精細化水平,使傳統產業在品牌和質量方面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持續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 ????四是增強國內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區域產業結構同質化是造成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要消除產能過剩,重塑傳統產業比較優勢,必須克服區域產業結構同質化。要著力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積極落實《中國制造2025》規劃,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做強做優區域特色產業,實現差異化、錯位發展,打造新型區域比較優勢,推動區域經濟快速高效發展。 ????五是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我國傳統制造業門類齊全、技術成熟,具備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優勢和條件。當前,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鋼鐵、建材、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行業為重點,采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全方位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這既有助于打造傳統產業新的比較優勢,又有利于實現提高我國經濟區域影響力的戰略目標。(作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何自力)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以化解過剩產能重塑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
發布時間:2016-05-31
來源:《求是》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