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油廠自一九四九年后,接管油礦、恢復生產的具體政策受到了全體職工的擁護,整個礦區人心安定,秩序井然,油礦生產正常進行。 1950年到1952年間,玉門油礦增加生產井30口,平均日產原油從264噸增加到388噸,3年共生產原油37.54萬噸,是1939年至1949年11年原油總產量的73.49%。與此同時,煉油能力也大為增強,到1952年汽油的生產能力達到4.9萬噸、煤油1.66萬噸,與1949年相比,分別提高了3倍和4倍。 到1959年,玉門油礦已建成為一個包括地質、鉆井、開發、煉油、機械、科研、教育等在內的初具規模的天然石油工業基地,當年生產原油140.5萬噸,占全國原油總產量的50.9%。玉門油礦在開發建設中取得的豐富經驗,為當時和以后全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借鑒。他們立足發展自己、放眼全國,哪里有石油就到哪里去戰斗,形成了著名的“玉門風格”,成為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中國著名的石油詩人李季在《玉門頌》中寫下膾炙人口的詩句:“蘇聯有巴庫,中國有玉門。凡有石油處,就有玉門人。”這是當年對玉門油礦最好的寫照。 (資料來源:《鏗鏘腳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石油和化學工業發展紀實》) ?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玉門油礦
發布時間:2021-09-30
來源:國家能源局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