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表示,十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約39萬億元,每年平均近4萬億元,一次能源的生產能力增長35%,有力支撐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日發布《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白皮書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約1.9萬字,全面介紹我國推動形成能源綠色消費新模式、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推進能源治理現代化取得的積極成效。
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
萬勁松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我國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
截至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超過15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清潔能源發電量約3.8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將近40%,比2013年提高了約15個百分點。十年來,我國全社會用電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潔能源發電,能源綠色含量不斷提升。
他說,能源轉型與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是協同推進的。與2012年相比,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6%,能源資源實現綠色集約化開發。成品油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煤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了303克標準煤/千瓦時,先進煤電機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水平與天然氣發電機組限值相當。
持續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
我國高度重視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其作為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促進交通領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總的來看,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已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群眾出行需要。”萬勁松表示,但是在局部地區和個別時段,比如節假日,有些車流量特別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會出現排隊充電的現象。針對這一情況,近年來,國家能源局主要從“三個完善、兩個推動”五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國家能源局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政策文件,從規劃布局、建設運營、配套電網、價格獎補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并作出具體工作部署。
二是完善充電網絡。據最新數據統計,截至7月底,全國充電設施總量達到1060萬臺,有效保障了2500多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充電需求。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公共充電服務半徑已經和加油站相當。目前,95%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已經具備充電能力,形成“十縱十橫兩環”的城際充電網絡。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省份將充電設施布局到所有鄉鎮。
三是完善標準體系。國家能源局累計發布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相關標準106項,覆蓋21個專業領域,產業鏈安全管控水平進一步提升。目前大功率直流充電標準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無線充電、充電漫游等領域也有突破,形成了與美國、歐洲、日本并列的中國充電標準體系。
同時,國家能源局持續推動充電技術快速升級。萬勁松表示,中國已經形成傳導充電、電池更換、無線充電等多條技術發展路線,直流充電功率模塊全面實現國產化。近五年來,成本降幅達到90%。率先在國際上推出充電弓、群充群控等充電方式,大功率充電技術快速普及,車網互動實現了示范應用。
國家能源局還推動形成產業生態。目前充電站運營企業中民營企業設備規模占比超過了70%。逐步建立起以用戶為核心的充電服務體系,確保“有人建、有人管、能持續”。充電云服務與汽車、金融、出行等行業相結合,形成了“互聯網+充電”的產業生態。
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按照《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的要求,加快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助力交通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十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約39萬億元
發布時間:2024-09-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