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3月25日電 3月25日,“信耀齊魯會客廳”第四期節目上線。本期節目圍繞“城市信用建設筑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這一議題,特別邀請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信用監測室主任李蕓、廈門國信信用大數據創新研究院院長曾光輝、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用管理科負責人楊輝、濰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金信用科科長劉曉、新泰市社會信用中心主任魯法新以及榮成市社會信用中心副主任黃春暉齊聚一堂,深入交流城市信用建設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
節目伊始,山東省社會信用中心信用監測室主任李蕓首先介紹了山東省在城市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斐然成績。山東省重點圍繞“數據歸集-場景應用-監管機制-金融賦能”閉環生態持續發力,精心構建全域信用信息網絡,創新信用管理機制,大力推動信用報告代替證明,深度拓展“信易貸”平臺助力中小企業融資,積極打造信用城市示范園區。李蕓表示:“我省16個城市獲評國家級信用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綜合指數位居全國前列。”
煙臺市在信用建設方面的實踐,充分彰顯信用對城市治理的關鍵作用。煙臺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信用管理科楊輝科長表示:“煙臺市憑借扎實的信用建設工作,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積蓄能量。”信用建設宛如城市治理的“體檢儀”與“導航儀”,通過開展“清零行動”清償拖欠賬款,推動重大項目落地,政務誠信滿意度躍居全省第一。信用基礎設施織就“數據網”,成功打破部門間數據壁壘,數據激增至10億條,實現業務辦理“一日辦結”。信用賦能產業、招商與城市治理,有力推動石化、汽車等產業集群發展,打造強勁“信用引力”,實現從“政府管”到“全民共建”的城市治理華麗升級。
濰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金信用科劉曉科長分享了濰坊在信用建設方面的經驗。濰坊聚焦提升企業便利度和獲得感,持續強化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不斷完善信用修復機制。劉曉透露,未來濰坊將持續豐富“信用+金融”“信用+政務服務”“信用+民生”“信用+社會治理”“信用+行業自律”等“信用+”場景應用,讓信用紅利惠及更多市民和企業。
榮成市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之一,在信用建設方面成果顯著。榮成市社會信用中心黃春暉主任介紹,榮成市通過實施“信用評級+積分制”,將信用建設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推進“信用+”工程,顯著提升農村治理效率。信用激勵已全方位融入到市民生活和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讓企業和市民既收獲榮譽感,更擁有獲得感。
新泰市成功建成全國首個縣域級基于隱私計算的信用大數據科技聯合實驗室,創新性打造出“數據變信用、信用變信貸”的“整縣授信”新泰模式。新泰市社會信用中心主任魯法新介紹:“我們通過建設數據共享平臺,打破數據壁壘,集中數據源頭和人才資源,實現了數據的有效利用。”此外,通過拓展服務渠道,聚焦支柱產業集群、小微企業客群和零售消費客群,實現了信用數據的價值變現,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改善。這一模式先后榮獲山東省大數據創新典型應用場景和優秀解決方案、2024省數據要素×大賽泰安選拔賽一等獎及山東省分賽三等獎,榮獲第六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案例。
廈門國信信用大數據創新研究院曾光輝院長從專業學術和從業實踐角度出發,分別在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對城市信用建設的具體內涵以及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作出詳細解讀,一個科學完善的城市信用體系,能夠切實提高資源交易效率、便捷居民生活服務、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同時,他表示,山東歷來是禮儀之邦、信用之邦,對城市信用體系建設作出了科學謀劃和系統部署,平臺筑基、數據共享、信用應用場景拓展方面工作扎實、構思前沿、成效卓越,推出一系列便民惠企的創新舉措,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走在全國前列,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信用支撐。
城市信用建設不僅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石,更是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核心驅動力。通過對信用數據的深度挖掘與廣泛應用,城市在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風險防控等諸多領域能夠實現更高效、更科學的決策,從而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強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