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3月27日電 3月25日,“信耀齊魯會客廳”第四期節目上線。新泰市社會信用中心主任魯法新作為特邀嘉賓介紹:“我市聯合建行建設完成全國首個縣域級基于隱私計算的信用大數據科技聯合實驗室,打造出了數據變信用、信用變信貸的‘整縣授信’新泰模式?!边@一模式不僅榮獲山東省大數據創新典型應用場景和優秀解決方案,還在2024年山東省數據要素×大賽中斬獲泰安選拔賽一等獎及省分賽三等獎,并榮獲第六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案例,成為信用賦能城市發展的典范,主要做法如下。
“研”難題對癥下藥“破題”。新泰市實施五級聯動機制,對信用信息平臺數據進行實地整理和全面分析,形成1.2萬字《新泰市公共數據調研報告》,提出聯合建設“數字金融新泰”。在此基礎上通過全要素研判,對平臺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確定精準畫像、營銷獲客、批量授信三大核心任務,并通過全時段研評機制,確保問題及時發現、解決、總結復盤。
“建”平臺打破壁壘“析題”。為實現數據的高效利用,新泰市搭建10M帶寬專線,確?!霸紨祿怀鲇?、數據可用不可見”。不斷升級完善智慧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持續歸集行政管理、涉農、涉企業等15大類、75小類信息1.1億余條,形成龐大的信用大數據中心。此外,按照“分類施策,最小必要”原則,對數據進行清洗、加密脫敏后和隱私計算轉化為業務成效輸出。
“集”要素瞄準需求“解題”。新泰市通過編制325個數字化公共信用信息資源目錄知識庫,128個部門單位參與信息歸集,確保及時全面。同時成立攻堅小組,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建設線路圖和時間表,并聚集信用中心、第三方技術公司及中國建設銀行多方面人才,共同大數據實驗室的建設與運營,為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拓”客群變現價值“驗題”。新泰市通過拓展服務渠道,建立了273個裕農通服務點,累計投放裕農貸款1.02億元。聚焦拓展支柱產業集群,為醫療產業、砂石產業及農業特色產業,提供授信支持,累計授信超22億元。此外,通過實施“批量式”精準授信,小微企業、零售消費客群提供信貸支持,累計授信超25億元,有效賦能企業經營發展和居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