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3月27日電 一直以來,濰坊市積極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持續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扎實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完善信用修復機制,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更好濰坊提供了有力支撐。濰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金信用科科長劉曉作為“信耀齊魯會客廳”第四期的特邀嘉賓,分享了濰坊在信用建設方面的經驗。在平衡監管力度與企業權益保護方面,濰坊出臺相關政策文件,規定信用監管的范圍、標準和程序。推行審批替代、容缺受理、主動公示等6類信用承諾全面落地,通過簽訂“信用承諾書”,政務部門可以幫無法提供某些申請材料的企業先期辦理。
濰坊根據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同時,對守信企業給予政策支持、資金獎勵等激勵措施。2024年全濰坊市嚴重失信主體數量占比由0.84%降低至0.26%。濰坊推行行政處罰決定和信用修復告知“兩書同達”制度,建立信用修復線上專區和線下專窗,2024年引導幫助3500余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強化信息歸集與共享。通過濰坊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實現多平臺互聯互通,歸集信用信息11.5億條,形成950萬自然人和151萬戶企業法人、5500戶非企業法人信用檔案,為精準監管提供依據,同時保障企業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此外,濰坊充分利用政務網、12345熱線等平臺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對政務失信行為進行投訴舉報。
在未來拓展“信用+”場景應用上,濰坊進一步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創新“信易貸”產品和服務模式,發揮信用數據價值為企業“精準畫像”,有效打通“信息—信用—信貸”鏈條。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濰坊擴大以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的應用領域,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領域,濰坊建立信用評價體系,為守信市民提供優先入學、便捷就醫、優惠養老服務、就業推薦等福利。
同時,濰坊將信用體系建設與社區治理、城市管理等相結合,對守信主體在公共資源使用、城市服務享受等方面給予激勵,對失信行為進行相應約束。濰坊還推動各行業協會商會建立健全行業信用評價標準和規范,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和信用管理培訓,引導企業加強自身信用建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