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訊 近年來,山東省深入推進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設,監管效能顯著提升,多個創新性做法獲得國家獎勵。山東省發展改革委財金信用處副處長陳蕾作為“信耀齊魯會客廳”第五期的特邀嘉賓,介紹了山東省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總體規劃及成效。
山東省出臺《山東省社會信用條例》《差異化監管流程再造實施方案》《山東省信用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規章文件,為全省各級各部門開展分級分類監管提供了強力的法規制度保障。山東省深入推進信用承諾,積極探索在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中以信用承諾代替證明材料。據陳蕾介紹:“我們已在29個領域410項證明事項中實行告知承諾制,通過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理的事項約370萬件,累計減少證明材料4049萬份,歸集信用承諾信息1億余條。”
信用監管離不開強大的數據支撐,山東省全面完成了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體化”建設,實現了全省信用平臺網站“一張網”。通過組織省直部門及16設區市共4247個單位開展常態化數據歸集、校驗、公示、共享等工作,為開展分級分類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據悉,山東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已歸集信用數據185億條。信用中國(山東)官網公示全省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4692.8萬條,公示全國信用“紅黑名單”信息411.3萬條。
為了使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不斷提升監管效能,山東省持續優化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按季度對全省1400多萬市場主體開展公共信用綜合評價,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共享給各級各有關部門。這些評價結果將成為監管部門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管理、施行差異化監管措施的重要依據。
關于如何建立“逢辦必查、逢批必查”的聯合獎懲機制,陳蕾表示:“我省開發建設了信用核查和聯合懲戒系統,并全面接入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大廳,嵌入行政審批、政務服務等175個業務系統,在行政許可和公共服務事項時實現實時查詢。”今年以來,累計聯合獎懲和信用核查532萬次,涉及懲戒對象5.1萬個。
此外,山東省不斷創新信用惠企便民應用,在政務服務中,推行以經營主體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切實解決了企業證明開具難、多頭開具等問題。在融資服務中,開發建設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山東省級節點,大力推進“信易貸”工作,助力中小微企業高效融資。同時,還深入拓展多元化信用應用場景,推進美德信用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力實施“信易+”工程,讓守信主體享受更多信用紅利。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在全國率先推行全省范圍內行政處罰決定和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告知“兩書同達”,并編制全口徑信用修復指南。施行以來,信用修復數量同比增長40%,辦理時限同步壓縮三分之一。截至目前,已為4.9萬多家經營主體完成信用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