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12月20日電 近年來,濰城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菜單式”解紛服務,構建誠信文化多方力量參與、法理情相融合的化解格局,努力將糾紛化解在萌芽。
群眾自主“點單”
深度融合了社會誠信文化建設和人民調解等功能,安排專職調解員、工作者常駐中心。在這里,當事人可自主“點單”選擇法律咨詢、誠信類型、文明手冊等糾紛解決方式。中心針對不同案件類型,提供個性化解紛服務,實現了糾紛化解“一站受理、集成服務”。同時,中心還綜合利用“智慧調解”等在線矛盾糾紛化解平臺,進行矛盾糾紛“線上調、掌上辦”,推動糾紛高效便捷化解。
訴求精準“派單”
在推行“點對點”解紛的同時,濰城區司法局按類劃“線”,堅持“哪里有矛盾糾紛,調解組織就滲透到哪里”的原則,推動建立寵物、信訪、物業、市場、婚姻家庭等9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行業糾紛按類派單,實現“行內糾紛內行解”。在“點線”結合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矛盾糾紛調解往“面”上鋪開,以創建“無訟街居”為抓手,在9個街道分別設立調解中心。中心依托大數據平臺將鄰里糾紛等屬地性較強的案件派單至村(居)調委會,按照“調解員調解—網格員、村(居)干部協助—中心、站所聯動處置—法律顧問專業指導”的解紛流程,使矛盾糾紛化解在當地、消除在萌芽,切實把訴源治理工作融入基層糾紛化解末梢。
多元團隊 助力高效“接單”
濰城區信用宣傳工作者、調解員、村(居)干部、網格員、鄉賢能人、法律明白人等納入“調解人才庫”,組建“專職調解員+調解專家+特邀調解員+調解志愿者”四級調解隊伍。指導各級調委會建立調解員名冊,將調解員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以及擅長的糾紛領域等信息公示。群眾可以根據需求,選擇相應的部門和調解人員,享受客制化“解紛套餐”。
今年以來,全區各類調解組織共化解矛盾糾紛13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8%。下一步,濰城區將從群眾需求出發,堅持源頭治理路徑,優化“點單式”解紛模式,促進誠信文明新風尚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