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年報季到了,忙于發展的企業是不是忘了報?精準的提醒到,助企業積累信用;
一時疏忽被列入經營異常,搶占市場的企業會不會遇到障礙?及時的修復到,助企業重拾信用;
經營面臨困頓,尋求出路的企業能不能新陳代謝?退出的破局到,助企業重獲新生……
信用,是企業開拓市場的“敲門磚”,是長遠發展的“金名片”。濟南市市場監管局更是倍加愛惜,悉心呵護企業信用,充分發揮信用賦能高質量發展作用,不斷構建全過程、全鏈條信用監管體系,不斷探索信用監管與服務的最佳契合點,引導企業合規經營、提升企業誠信自律意識。
每一步創新、每一次服務,讓初創的企業累積起信用的口碑,讓迷途的企業重新踏上信用的征途,為攀高的企業夯實信用的根基……泉城市場監管依“心”而為,泉城企業逐“信”而行。
向企業送達信用修復通知書。
信用監管更精準
企業信用“一本賬”,數據管理“一張網”
“您好,我是年報‘網格員’,請問企業是不是忘記年報了?”“咚咚咚”的敲門聲,讓正在處理公司業務的張先生突然想起“一件大事”,“真是,多虧您的提醒,今年剛更換了聯絡員,我們的工作沒有交接好,差點錯過年報時間。”
年報,既是企業需要主動履行的義務,也是企業累積信用的重要過程,更為政府部門制定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對此,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做好年報政策宣傳解讀,引導企業主動履行年報義務,深入推進年報“精細化、智慧化、網格化”管理,提高數據質量,夯實信用基礎。
“這家企業經常‘忘事’,要重點關注!”“這家企業是新設立的,可能對年報流程不熟悉,要多指導。”市市場監管局針對往年年報時間、數據等情況,對每家企業分析研究,形成“信用臺賬”,分為主動申報類、引導幫扶類、重點關注類、異常清退類等四類,對企業分類建庫、分類施策、分類推進,提高催報效率。
對于主動申報類企業,市場監管部門通過媒體、網絡宣傳提醒;對于引導幫扶類企業,則通過短信提示、電話語音等精準宣傳;對于重點關注類企業,則結合其他任務,發揮網格員作用,上門指導;對于異常清退類企業,則進行實地核查、稅務數據核驗,采取吊銷、撤銷、引導注銷等措施進行清理。
市級層面重點聯系連鎖機構、總部企業、代賬公司等,引導主動年報;做好業務咨詢解答,指導企業快捷年報;打通平臺數據接口,稅務數據“一鍵帶入”,提高年報便利度;主動篩查年報數據全0企業,引導核實數據,提高年報數據質量。全市企業年報率持續提升,2023年度年報工作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全國通報中點名表揚。
每家企業還有“信用畫像”。市市場監管局全面歸集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年報公示、抽查檢查、失信懲戒等涉企信用信息,形成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數據基礎,合成能夠精準反映企業信用風險狀況的全景多維“信用畫像”。
基于此,監管更精準,按照“A類免打擾、B類適當抽、C類加比重、D類全覆蓋”的方式實施差異化監管,合理配置監管資源。監管更高效,持續擴展部門參與面,實施雙隨機和跨部門監管的市級部門(單位)達到41個,聯合抽查檢查事項達到180個領域524項,“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少對企業干擾,提高監管效能。
信用服務更助力
信用污點“能修復”,企業成長“有出路”
“去銀行申請貸款被拒,因為企業信用有污點。”搬入新園區準備大干一番的劉先生蒙了,新生產線等待著資金的投入。原來,經營地址發生了變更,卻未及時辦理變更登記,導致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承諾即修復,企業簽訂守信承諾,市場監管部門對其先行修復,事后實地核查、跟蹤指導。“感謝市場監管部門的信任,今后一定守信、重信。”擦除了“信用污點”,劉先生的企業順利拿到貸款、奔赴發展。
當即辦、幫著辦、遠程辦……劉先生“零跑腿”就完成了企業的信用修復,順利拿到貸款,完成生產試驗,發展的步伐穩了。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深入開展信用提升行動,讓信用服務更駐心、更助力,為企業發展賦信、賦能。
為一時疏忽被列異的企業,解除失信的“緊箍咒”。不斷完善引導修復工作機制,對于需要修復信用的企業給予容錯改正機會,優化信用修復機制,推行“不見面”網上修復,助力企業恢復發展。今年以來,移出經營異常名錄6857家、嚴重違法失信企業176家,激發企業信用意識。
為困頓尋求出路的企業,解開“退出難題”。聯合法院探索公益清算強制退出機制,對吊銷不注銷的企業由市場監管部門向法院提出公益清算申請,法院指定清算并出具清算裁定文件,登記機關依職權對其進行注銷,解決吊銷不注銷企業退出難題,實現強制退出閉環。今年以來,向法院推送吊銷企業1030家,依據法院裁定完成注銷392家,有效提升全市經營主體質量,激發市場活力和競爭力。
為資金需求愁眉不展的企業,解決“融資難題”。高新區一家企業簽下一筆大訂單,但資金周轉緊張讓其無法快速開展項目,怎么辦?市市場監管局的指導與服務,讓其明白無形的信用就是“有形”的資產,合同的質押讓其在信用服務機構牽線的銀企對接之下順利融資,用信用汲取資金活水,用信用撬動企業發展。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信用服務產業更是培塑發展、夯實發展的“強支撐”。2024年,市市場監管局對全市信用服務業開展充分調研,深入了解當前行業發展狀況,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和業務特點,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堵點難點,研究全市信用服務產業引導發展計劃,為信用服務產業聚勢成鏈出謀劃策、牽線搭橋,讓誠信的力量不斷生長。
信用環境更優化
市場監管“合規引導”,商家主體“公開承諾”
“我單位承諾:嚴格執行國家產品質量標準,保證所售茶葉品質優良,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證照齊全且在經營場所醒目位置懸掛公示……”信用是企業的無形資產,這種認知已蔚然成風。在茶城,一個個茶商簽下沉甸甸的《誠信經營承諾書》,公開承諾給消費者一份放心。
從守法經營到優質服務,從價格、質量到宣傳,市市場監管局將信用與商戶需求、消費者關切、商業治理深度融合,培育一批“遵紀守法、規范管理、誠信經營、口碑良好”的誠信商戶,從而共同構建一個健康有序、守信重信、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營商環境、發展環境。
在監管服務中引導企業“承諾、亮諾、踐諾”,加強政策指導和合規引導,提升信用意識;開展誠信經營示范街區建設,通過商戶承諾踐諾、三方協調評價、部門指導激勵、公眾監督反饋等措施立體打造信用監管試驗田,發揮信用基礎性作用。
信用監管,并不是給失信主體“斷后路”,而是給規范發展“謀出路”。市市場監管局不斷創新探索,架起政府與企業互信的橋梁,引導更多企業樹立誠實守信的理念,增強法律意識、依法合規經營,為發展注入“信”的活力。
探索“全周期監管”,實施事前“風險管理+承諾踐諾”、事中“風險分類+隨機抽查”、事后“失信懲戒+引導修復”的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構建全過程、全鏈條的信用監管體系,充分發揮信用在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探索“行政合規監管”,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公示抽查事項和依據、明確檢查要求,提前發放檢查通知書,推動企業對照自查、規范提升;在行政處罰中實施“兩書同達”,送達處罰決定書的同時,送達信用修復建議書,提醒企業及時修復信用。
探索“無感式監管”,提升經營主體的踏實感。針對當前經營主體數量不斷增長、監管資源有限、抽查對象數量多、基層監管負擔重的問題,提高數字化思維和能力,在雙隨機抽查中積極探索無感監管,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減少對企業的干擾。
市市場監管局將信用深植營商環境的每一寸土壤,助力企業在公平、透明、互信的環境中以信立足,將“口碑”打造得更厚重更結實、讓“信用”越來越“有用”——
“信”的質量更高,全力防范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全力嚴把食品安全防線。
“信”的實力更強,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分別達到6.81萬件、72.32件和23.68件,同比增長21.8%、20.8%和34.34%。
“信”的名聲更響,全市遴選出首批“泉城好品”品牌69個,新增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40家,總數達到275家,10個品牌入選第三批“好品山東”名單,總數達到54個,保持全省第一。
……
您相信“相信”的力量嗎?
“信”是一份誠信,讓企業知信守信、乘“信”破浪;“信”亦是一份信任,讓企業對選擇在濟南充滿信賴,對成長在濟南充滿信心。市市場監管局將充分發揮“信用+”的力量,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賦能營商環境升級,讓“信用”的種子深植企業心中,讓“信用”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脈,讓“信用”的力量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賦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