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4月9日電 “誠信誠實、依法統計”是統計職業道德規范,“誠信誠實”,即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始終遵守如實調查、 真實統計的職業操守和工作準則,將搞準搞實統計數據作為第一位的職責,獨立行使統計調查、統計報告、統計監督職權,實事求是采集、報送、分析、發布、解讀統計數據,堅守統計數據質量生命線,自覺維護政府統計公信力。“依法統計”,即堅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堅守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嚴格依據統計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履行職責,自覺抵制各類統計違法行為,堅決杜絕統計造假、弄虛作假,切實維護統計法律法規的權威和尊嚴。五蓮縣統計人結合工作實際,立足崗位職責,恪守統計職業道德,樹牢誠信誠實職業操守,用誠信守護真實,用數據書寫忠誠。
誠信誠實不僅是統計調查的“軟實力”,更是提升源頭數據質量的“硬支撐”。統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基礎性工作,不僅承載著國計民生的重量,也凝聚著公眾信任的溫度。在數據成為治國理政重要依據的今天,客觀真實的統計調查數據是宏觀決策的重要支撐,更是統計人對誠信誠實鮮明價值底色的堅守。
誠信,統計人的精神脊梁。翻開統計史冊,我國古有“上計制度”,要求地方官員如實上報人口、田畝等數據,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數不可不審也”,道出了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極端重要性。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手中的每一個小數點,都是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每一個失真的數據,都是對公共利益的透支;每一個虛假的報表,都在瓦解社會治理的根基,只有確保數據真實可靠,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法治,統計工作的行動之尺。《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及其實施條例為統計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和行為規范。在“為數據需求者提供優質服務”中,我們時刻牢記“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組織專業人員深入企業進行實地核查,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并進行一對一的現場指導;嚴格查實統計數據原始憑證,利用一套表審核系統開展數據審核,夯實源頭數據質量;深化統計法治宣傳教育,依托“統計開放日”,“12.4”憲法日“12.8”《統計法》頒布紀念日,開展“統計普法志愿服務”活動,將統計法律法規送到農村、送進社區、送入調查戶。在統計改革和發展的路上,我們始終用嚴謹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忠誠,統計事業的信仰之錨。在日常調查工作中,調查員常面臨調查對象不配合、隱瞞實情等問題,這就要求調查員秉承誠信誠實原則,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走近今天的統計工作現場,你會看到,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統計員用腳步丈量每一畝耕地;在工廠車間,專業人員反復核驗生產臺賬。這些平凡的身影,正在用最樸素的行動詮釋:忠誠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每一個真實數據的累積,每一次次依法統計的堅持!這些沾著泥土、帶著溫度的原始數據,構成了宏觀決策最堅實的基座。
在經濟新常態下,統計工作不僅要準確反映經濟發展的“量”,更要深刻揭示經濟發展的“質”。作為統計人,我們深知責任重大,將以“數據質量零容忍”的態度深耕基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守好統計調查責任,編織無愧于時代的誠信答卷。(通訊員 張淑蘭 張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