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深化信用修復“一件事”提質增效,編制統一的信用修復辦事指南,完成行政處罰信用修復700余條,幫助失信企業重塑信用形象;打造了冷鏈食品產運銷藏、辦理市政設施建設等多個特色“一件事”主題服務場景,企業群眾體驗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全面落實各項就業政策,今年前三季度,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資金3998.6萬元、創業擔保貸款4722萬元、穩崗返還政策補貼309萬元……一件件便民利企實事,惠及企業和群眾,充分展示了臨沂市河東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
“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招商引資的催化劑、項目建設的加速器。近年來,河東區發展和改革局始終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提升工作質效的總抓手,聚焦企業關心關注關切的痛點難點,出真招、辦實事、求實效,助力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河東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邢璐說。
為助力企業發展,河東區發展和改革局強化對上爭取,利用多種渠道對政策進行精準推送。今年來,累計為12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發行債券資金12億元,7個中央、省預算內投資項目爭取無償資金5000萬元,1個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獲批資金5000萬元。此外,還成功幫助山東華太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獲批省企業技術中心,推動2個項目申報省級數字產業重點項目,2家企業入選省產教融合型企業。
在優化信用服務方面,印發《河東區信用修復“一件事”實施方案》,提供多渠道咨詢和幫辦、代辦服務。依托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用修復結果共享互認,避免多頭辦理,多次跑動。同時,持續完善政府定價涉企收費清單制度,規范工商業非電網直供環節收費行為,減輕企業負擔。
“河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7項‘高效辦成一件事’、46項參與事項、16項單一高頻事項開展‘政務服務走流程活動’,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效能。聚焦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人才‘第一資源’引育等,全面落實各項就業政策,持續增加勞動安全感,持續提升人才歸屬感。”河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妍說。
河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持續挖潛拓寬就業渠道,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業指導,打好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組合拳”。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深入開展非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專項深辦”行動和“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活動等,今年來,累計查處各類案件105起,接收國家欠薪平臺和市欠薪平臺投訴案件1564起,法定期限內結案率100%。
在人才引育方面,招引博士4人、青年人才2200人、海外留學人員10人,發放青年人才津貼和購房補貼259人次、134.8萬元。幫助企業成功爭創國家級博士后基地、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推薦1名高級技師獲評泰山產業技能領軍人才榮譽稱號。
“今年,河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聚焦企業和個人兩個全生命周期,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以流程再造、集成服務為手段,示范打造了冷鏈食品產運銷藏、辦理市政設施建設等9個特色‘一件事’主題服務場景。”河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黨組副書記、局長何建方說。
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河東區行政審批服務局不斷優化“沂i企”惠企政策平臺功能,全量歸集招商引資、重點企業培育、科技創新等多領域資金獎補政策,設立“惠企政策兌現專窗”,打造政策兌現閉環機制。同時,依托助企服務隊開展政策入企“春雨行動”“政策趕大集”等活動,確保惠企政策直達快享。
創新打造“可視化咨詢、可視化輔導、可視化業務辦理”的全流程政務服務數字新模式。在18處特色驛站設置“政務驛站曉屋”一體化共享云平臺,為企業群眾提供智能受理、遠程審批、跨域通辦、部門實時連線互動等智慧功能,實現跨地域、跨部門、跨領域事項“屋內整合”“遠程聯辦”。企業群眾在“曉屋”內通過現約、預約、商約,可辦理1088項政務服務事項,政務服務效能全面提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