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山東4月8日電 近年來,棗莊職業學院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號召,不斷探索和實踐產教融合的新模式、新路徑,緊盯構建產教融合平臺、優化專業設置、共育高技能人才、技術轉移服務四個關鍵點,賦能棗莊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匯聚資源,積極構建產教融合平臺
學校圍繞棗莊市“6+3”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匯聚政校企行研多方合力,積極構建政府撬動、行業帶動、企業推動、學校主動、科研機構驅動五方聯動的合作機制,共同搭建“1+4+N”產教融合新型平臺。“1”是指組織牽頭成立1個全國鋰電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4”是指牽頭成立棗莊市鋰電、高端化工、數字化設計制造、高質高效農業等4個市域產教聯合體,其中,棗莊市高端化工市域產教聯合體已被確定為第二批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N”是指在牽頭成立的共同體及聯合體成員單位內共建N個實體化產教融合新型平臺,包括共建產業學院、企業學院、現場工程師學院、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近年來,學校共建校內外產微細加工生產傳承平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教融合實踐中心等產教融合新型平臺24個。2024年,依托平臺組織開展線下對接會及專場活動94場,其中“鋰電之春”雙選會吸引了130家鋰電相關企業參會,為在校學生提供就業、實習崗位超300個。
隨產而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
學校秉承“以需求為引領、與產業相銜接、強化服務導向、推動持續發展”原則,圍繞山東省“十強產業”,緊密對接棗莊市“6+3”現代產業體系發展需求,優化專業設置,主動匹配區域重點產業,制定《棗莊職業學院專業設置與動態調整管理辦法》,規范動態調整規則。學校開展產業轉型升級與數字化改造崗位需求調研,對專業課程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推進課程體系改革,主動增設寵物醫療技術專業1個,與動物醫學、畜牧獸醫專業組建動物醫學專業群,對接棗莊市新醫藥產業鏈,撤銷滯后過剩專業。截至目前,學校開設15個專業大類57個高職專業,努力將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
多措并舉,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學校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人才培養需求,夯實“金基地”,為學生提供對接行業企業生產實際的教學資源、項目載體、教學過程和技能生成的實踐環境。一是在基地中共育人才。學校與企業共建共享生產性實訓基地59個,建有生產性實驗、實訓室226個,工位數1萬余個,聯合共建的“中德諾浩汽車認知與維護保養實訓中心”獲批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二是在項目中培養人才。校企共建現場工程師學院3個,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辦學項目15個,學校校企訂單班、冠名班、協議班數量總計達24個。緊密對接棗莊市行業崗位需求,校、企、行共同制定了58個專業的聯合人才培養方案,創新采用了“工學交替+現代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的培養模式,通過實習實訓、共建專業課程等方式,精準培養一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和技術技能人才。三是在大賽中鍛煉人才。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引領,基于結構化團隊構建技能大賽工作體系。通過系賽全員參與“以賽促練”,校賽全專業設賽“以賽促學”,省賽(對接專業)全賽項覆蓋“以賽促建”,世賽全方位保障“以賽促改”4條路徑,推進賽課融通、賽訓互通,保障系賽、校賽的有序開展和省賽、世賽有效銜接。學校2024年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1金1銀1銅,在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共獲得獎項33項,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7項。
賦能發展,推動技術成果落地轉化
學校出臺《棗莊職業學院技術轉移服務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深化產教融合,發揮基地載體作用,廣泛開展橫向課題研究,為技術轉移服務修橋鋪路。先后與行業企業協同共建欣旺達產業學院、中德諾浩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等18個產業學院,立項建設國家級鋰電新能源虛擬仿真基地;依托學院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實訓基地,棗莊市高端綠色化工技術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獲發明專利4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20項;與柴胡店鎮校地合作共建的藥(飲)用菊花種植生產實踐項目,每季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帶動生產種植群眾2000人,助力鄉村振興;與國家電網棗莊供電公司、山東曉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棗莊市匯綠苗木繁育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聯合開展橫向課題研究、技術服務55項,合同到款額1600多萬元,有力推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