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7月8日電 2024年7月2日至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在阿斯塔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以下簡稱“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并應邀對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進行國事訪問。
中亞是歐亞大陸的戰略要地,是大國爭相爭取的對象,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主要通道。習近平指出,中國同中亞五國30年合作的成功密碼,在于我們始終相互尊重、睦鄰友好、同舟共濟、互利共贏。這四項原則是在合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共同財富,是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行穩致遠的政治保障,也是中國同中亞國家友好交往繼往開來的力量源泉。
暨南大學教授林學軍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上合組織應堅持以“上海精神”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新合作觀、新發展觀和新文明觀,走出一條新型區域組織合作之路。上合組織樹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第一,加強上合組織成員間的戰略互信,增強組織的凝聚力。首先,在上合組織框架內構建中、俄、印“三邊機制”,加強全球事務的合作與交流。共同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捍衛多邊主義和國際法基本準則,為全球南方發聲,推動建設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其次,在中俄戰略協作下,積極創造機會促進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平對話,有效緩解印巴之間的矛盾、問題和沖突。最后,加強反恐,反對“顏色革命”,增強地區安全穩定性,強化地區安全保障機制,增強各國安全感、信任感。
第二,以中亞合作為重點,帶動組織成員全面合作。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深居歐亞大陸腹地,總面積約40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500萬。我國應當以西部開發與中亞合作相結合,讓新疆成為中亞合作的“核心區”,建立帶動中國西部發展的新引擎。對中亞國家而言,維護五國的獨立與主權,拓展對外合作通道,擺脫內陸國交通瓶頸,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均需要中國的資金、技術、市場和人才支持,因此,這個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一方面,我們要加強與中亞五國的經貿合作,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造福區域內人民。另一方面,要加強多層次的交流,將“中國+中亞五國”外長會晤機制擴大到元首、議會、政黨,以及經貿、人文、安全等其他政府部門,發展地方合作,增加友好省市的數量,擴大民間合作,開展科技、旅游、教育等各領域社團組織交流活動。
第三,落實新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進一步推進區域內經貿合作和區域一體化進程。首先,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公平市場準入環境和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制度,反對“脫鉤斷鏈”“小院高墻”等貿易保護主義行徑和貿易壁壘。其次,加強與各成員國的經貿關系。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發展快速,商務部2021年1月數據顯示,中國和中亞五國的貿易額從建交之初的不到5億美元躍升至501億美元,20年增長一百多倍。其三,開展貿易談判,實現互利互惠的合作。幫助中亞等國家建設一批能夠填補產業空白的制造業項目,完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和資金鏈。其四,加強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物流潛力。其五,改善營商環境和服務保障機制,擴大中國市場準入,助力中亞等國家工業化。最后,還要探索第三方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共同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等不利因素沖擊。
第四,吸收組織成員,擴大上合組織朋友圈。首先,要努力吸收新成員。把一些理念相同、相近的國家加入組織,壯大全球南方的力量。其次,上合組織要加強與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歐盟、東盟等世界性或者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加強聯系,探索適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全球治理規則和方法,減少全球治理赤字,提出更加有代表性、普遍性、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促進全球共同發展,提高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