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我國肥胖及相關慢性病防控工作,積極響應“健康中國”國家戰略號召,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倡導和推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實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2025年3月4日值“世界肥胖日”之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聯合胃腸外科、臨床營養科、心內科、精神衛生科(臨床心理科)、藥學部多位資深及知名專家團隊,在中心院區婦兒綜合樓一樓大廳舉辦了“世界肥胖日——山東省立醫院多學科聯合義診活動”。
義診活動現場秩序井然有序,多科室醫護專家團隊為群眾進行義診及健康宣教。張海清主任醫師、管慶波主任醫師、周新麗主任醫師、姜秀云主任醫師、孫永樂主任醫師、邵珊珊副主任醫師、陳悅之副主任醫師、張潔副主任醫師、盧翠翠副主任藥師、于恒彩副主任藥師、成藝坪主治醫師、任紅紅主治醫師,以及陳林護士長、孫秋英護士、張明玉護士等圍繞超重肥胖及相關疾病的治療、科學營養、減重降糖、減重代謝手術、心肺康復、心理支持、科學用藥、運動及生活方式等問題,為前來咨詢的群眾給予耐心解答與指導。義診活動中,醫護人員還為大家免費測量體重、血糖、血壓,計算BMI,并采用人體成分分析儀為咨詢者進行體脂分析,為參與者提供了AI輔助運動康復體驗,發放關于肥胖、飲食及科學減重的健康宣傳冊及資料。此次活動共吸引200余名群眾前來咨詢和問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次“世界肥胖日”活動,醫院充分發揮大型綜合三甲醫院多學科診療優勢,內分泌代謝病科、胃腸外科、臨床營養科、心內科、精神衛生科(臨床心理科)與藥學部多學科協作,提供具有人文關懷的一站式營養、運動、藥物指導、減重代謝手術、心肺康復、心理支持、藥物指導、并發癥防治等多學科會診模式,更好地服務肥胖患者及超重人群。內分泌代謝病科與泰山體育產業集團進行合作,充分發揮其在“體醫融合、健康管理”的經驗積累,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模型分析技術優勢,為本次活動提供了泰山力量——智能運動康復設備、AI體質、體態、體適能評估設備,醫療級可穿戴生理體征監測設備,騎行運動訓練裝備,以及包含體質測試、體征監測、運動評估、運動干預、體重管理的個性化運動全流程體驗。為肥胖人群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服務方案,形成肥胖的發病機制及運動干預、飲食干預等多學科干預的綜合管理體重的新模式,推動健康減重理念普及,提升健康減重服務水平,實現可持續標準化發展。
據WOF《2024年世界肥胖報告》顯示,全球受到超重/肥胖影響成年人數將從2020年的22億增加到2035年的33億;受到超重/肥胖影響的青少年(5~19歲)人數將從2020年的4.3億增加到2035年的7.7億,全球占比將從22%上升39%。在我國,肥胖率也呈快速上升趨勢,根據2023年《柳葉刀-糖尿病與內分泌學》發布的“中國肥胖專輯”系列文章數據顯示,2004~2014年間,隨著時間推移,中國人群不論男女,BMI曲線均整體向右(更胖)移動。預計到2030年,我國成人(≥18歲)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將達到65.3%,肥胖相關的醫療費用將達到4180億元人民幣,占中國醫療總支出的22%。為應對這一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助力實現全球健康目標,預防和控制肥胖已刻不容緩、且需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
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代謝病科已聯合胃腸外科、睡眠醫學中心等成立“減重與代謝疾病”專家及普通門診,對門診、住院、健康管理中心、研究隊列的超重、肥胖患者,提供一體化治療方案。進行全面信息和標本收集,健康評估,提供醫學營養指導,開具營養處方。進行AI體適能評估及運動干預,制定個性化、規范減重和危險因素管理方案。開展內臟脂肪檢測、人體成分分析、四肢動脈硬化檢測、雙能量X線骨密度測定、超廣角激光掃描檢眼鏡、白晴無影成像健康智能分析、肝臟瞬時彈性測定等相關并發癥一站式診療服務。并采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實現院內院外、線下線上咨詢、管理服務有效結合,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照護,全方位提升肥胖和代謝性疾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大眾新聞·齊魯壹點記者 張曉麗 實習生 楊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